课程内容的道法术
发布日期:2015-09-16浏览:1511
现在企业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了,如果以前企业对培训的最主要要求是“会说”,即讲师口才好、课堂热闹、学员开心,那么,现在企业的培训给我们提出的关键要求则是“内容为王”,不仅要求你会说,同时还要说得有内容,说到点子上,言之有理,言之有物。也就是说,要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提供干货。这个“大部分时间”,根据一些调查资料显示,大约是80%左右。
常言道,内行人看门道,外行人看热闹,但是对于一个优秀的培训师来说,还要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,让外行人也能看到门道。这不仅关乎技巧,更关乎内容。
要想让外行人也能摸到门道,让企业获得满意的培训效果,培训师就要在内容上多下功夫,而减少对于授课技巧的依赖。事实上,现在的企业培训开始走向这样一种趋势:只要你的内容真的对企业有帮助,就算口才不那么溜,讲师形象不那么好,穿着打扮不那么标准,企业也依然买帐。
根据一般的培训授课内容,我们大致可以分类三类,即分别是道、法、术。什么是道法术呢?简单地说,道就是道理或原理,法就是具体的方法,术就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所用到的工具。用英文来描述就是Why、How和What。
打个比方,假如今天要教大家怎样除草,那么,道就是告诉你为什么要除草(why),法就是告诉你除草的方法(how),术就是把方法告诉你之后,还留给你一把锄头(what)。
这三个方面,在课堂上合理安排的时间分别是:20%、50%、30%。即20%的时间阐述原理(解释why为什么),50%的时间讲解具体方法(分解how怎么做),30%的时间教工具使用(示范what用什么来做)。这样,法和术的部分一共就是80%,即上面所说的提供干货的时间。
那么,这三者都分别从哪里来呢?①名家,如彼德德鲁克的管理著作、吉姆柯林斯的研究成果等。②名著,如《易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赢》、《基业长青》、《平衡记分卡》等。③名企,如IBM、联想、海尔等。④定律,如万有引力、相对论等。总之,尽可能是公认的,经得住推敲的来源。
另外,法和术的部分也可以是来自讲师自己的经验总结,但这样的经验总结一方面最好是经过实际检验确实有效,另一方面也要说明供学员借鉴参考,这样才不致于遭到过多的挑战,所提出来的内容学员也会自行辨别。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总结的东西定性为某种“真理”——就算是大师级的人,也不敢轻易说自己说的话或使用的方法绝对是正确的。
当然,同样的道理,这样的道法术定性和方法也不是百试不爽的,一方面,每个讲师的定位不同,有的讲师就专讲道的层面,有的讲师专讲法的层面,还有的讲师专讲术的层面。专注的层面不同,课程内容的分配比例就不同。另一方面,课程性质不一样,分配方式也会有所区别,比如大型公开课和企业内训,我个人觉得它更多地应用在企业内训当中比较合适。
总之,企业和学员越来越希望在课堂中收获到真家伙,而我们做为培训师,也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——不是虚无飘渺的大道理,而是可实操可落地的真枪实弹,这对我们来说不可不视为一个挑战,更是不断提升授课水平的动力和空间。
一起加油吧!
常言道,内行人看门道,外行人看热闹,但是对于一个优秀的培训师来说,还要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,让外行人也能看到门道。这不仅关乎技巧,更关乎内容。
要想让外行人也能摸到门道,让企业获得满意的培训效果,培训师就要在内容上多下功夫,而减少对于授课技巧的依赖。事实上,现在的企业培训开始走向这样一种趋势:只要你的内容真的对企业有帮助,就算口才不那么溜,讲师形象不那么好,穿着打扮不那么标准,企业也依然买帐。
根据一般的培训授课内容,我们大致可以分类三类,即分别是道、法、术。什么是道法术呢?简单地说,道就是道理或原理,法就是具体的方法,术就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所用到的工具。用英文来描述就是Why、How和What。
打个比方,假如今天要教大家怎样除草,那么,道就是告诉你为什么要除草(why),法就是告诉你除草的方法(how),术就是把方法告诉你之后,还留给你一把锄头(what)。
这三个方面,在课堂上合理安排的时间分别是:20%、50%、30%。即20%的时间阐述原理(解释why为什么),50%的时间讲解具体方法(分解how怎么做),30%的时间教工具使用(示范what用什么来做)。这样,法和术的部分一共就是80%,即上面所说的提供干货的时间。
那么,这三者都分别从哪里来呢?①名家,如彼德德鲁克的管理著作、吉姆柯林斯的研究成果等。②名著,如《易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赢》、《基业长青》、《平衡记分卡》等。③名企,如IBM、联想、海尔等。④定律,如万有引力、相对论等。总之,尽可能是公认的,经得住推敲的来源。
另外,法和术的部分也可以是来自讲师自己的经验总结,但这样的经验总结一方面最好是经过实际检验确实有效,另一方面也要说明供学员借鉴参考,这样才不致于遭到过多的挑战,所提出来的内容学员也会自行辨别。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总结的东西定性为某种“真理”——就算是大师级的人,也不敢轻易说自己说的话或使用的方法绝对是正确的。
当然,同样的道理,这样的道法术定性和方法也不是百试不爽的,一方面,每个讲师的定位不同,有的讲师就专讲道的层面,有的讲师专讲法的层面,还有的讲师专讲术的层面。专注的层面不同,课程内容的分配比例就不同。另一方面,课程性质不一样,分配方式也会有所区别,比如大型公开课和企业内训,我个人觉得它更多地应用在企业内训当中比较合适。
总之,企业和学员越来越希望在课堂中收获到真家伙,而我们做为培训师,也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——不是虚无飘渺的大道理,而是可实操可落地的真枪实弹,这对我们来说不可不视为一个挑战,更是不断提升授课水平的动力和空间。
一起加油吧!